• 關於艾文
  • 翻譯服務
  • 聯絡艾文
艾文韓文翻譯
艾上文字 • 艾上翻譯
  • 首頁
  • 關於艾文
  • 艾韓文
  • 艾閱讀
  • 艾生活
  • 艾說說
  • 翻譯服務
  • 聯絡艾文
標籤:

論文

艾生活

韓國留學系列 VIII 論文

by ivanskct 2022-05-25
論文封面

論文寫作

論文其實有分很多種類,每個種類的寫作方式、概念跟內容會有不同,我也只寫過碩士論文,因此就會將重點放在碩士論文上面,並且是針對自己的系所及韓文論文。

論文是什麼?

論文就是針對某項主題所做的研究報告

首先,必須先了解的是論文是什麼東西,知道了論文的用意之後對於寫作的方向也會比較清楚。論文就是針對某項主題所做的研究報告。從這可以知道論文就是針對某一個主題做研究,這個主題可以是創新的也可以是舊有的。全新的主題研究過程會比較困難,因為有可能很難有足夠的參考文獻,但是相對的研究的價值也會比較高,也不會有跟別篇論文撞題撞內容。相反的,舊有的主題容易被認為缺乏新的研究,但是有些主題因為時間長久或是研究方法的不同等,會有更新更準確的結果,因此也是值得去做的研究。

論文的內容

서론
이론
연구대상
분석
결론

大部分論文的整體架構如下:

1.서론 緒論

2.이론 理論

3.연구대상 研究對象

4.분석 例子分析

5.결론 結論

而這一整體架構是需要當成一個故事來做敘述,架構愈完整,論文就愈扎實。

서론緒論

首先,緒論就是這個論文的開頭與介紹,有時除了從目錄去看,從緒論也可以知道這篇論文是否值得閱讀。緒論一開始就是先描述為何撰寫這篇論文,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主題產生。再來是敘述這個主題為何值得研究,像是以往較少對於這樣主題的研究論文,或是這樣的主題缺少哪部分方向的研究,也就是在這裡要敘述為何這個主題值得研究,這個主題還欠缺什麼部分。最後就是會提到這次論文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이론理論

再來是理論的部分。每一個論文都會有一個理論去驗證或反證其研究對象,進而導出最佳的研究結果。也就是說,必須為自己研究的對象套上某一個理論,而這個理論是來自於先人所做過的研究。這樣講也許不好懂,以下舉例子來說明。

我的論文在研究臺灣方言閩南語翻譯研究,而研究對象是臺灣新鄉土文學。從這個論文主題來看可以知道大方向有方言翻譯,和新鄉土小說。在方言翻譯的部分又可以拆成方言和方言翻譯。因此在理論這章節裡帶入的理論如下:

1.方言

2.方言翻譯

3.新鄉土文學

4.方言翻譯策略

第一項方言就是針對方言的研究,包括臺灣方言跟韓國方言,內容會是整理出這兩個方言的特色和對照。方言翻譯的內容就是針對研究方言翻譯的學者們所做的出翻譯策略做一個整理及其特點。因為研究對象為新鄉土文學,所以要整理出新鄉土文學的寫作特色,在新鄉土文學內出現的方言的意義等。在最後就會依照以上所以整理出的各項理論,歸納出針對翻譯閩南語方言時可使用的策略。而上述這些理論當然就是從學者的研究中所進行的歸納整理,並統合出符合自己的研究的理論。

연구대상研究對象

這個章節就是放入自己的研究對象的內文,並標示出第四章節例子分析的出處,以利在研讀第四章節時能夠快速找到出處,並能有整體文章或是前後文句可以參考。這一部份也是被刁鑽許久的地方,由於研究對象是自己的翻譯內容,這個內容要做到百分之百準確後續的研究才值得繼續被討論。

분석 例子分析

這個章節就是前面3個章節所提供的資料做實證的地方。

以我個人論文舉例說的話,會是以下的架構呈現:

<예시 1>

TT:(原文句子)

ST:(韓文翻譯)

(針對原文句子中使用到的方言的語境做解析,並分析為何會使用這樣子的韓文翻譯策略,並且這樣子翻譯的策略的優劣)

有些人的論文可能會是研究已經現有且有不同版本的翻譯文,針對不同版本翻譯作比較,這樣分析內容可能就會是比較者兩種(或三種以上的)翻譯的差別、優劣。而分析的內容一定要要以自己第2章所提出的理論為基礎去做分析。

결론結論

最後一章結論就是整個論文的最後總整理,包括先簡單概述各章節撰寫的內容,最後在整合所有分析的結果。分析的結果可以是某些策略在方言翻譯上最常被使用,或者是某些策略在某種語言上並不適用等等。這部分不會是針對小細節去撰寫,而會是整體大方向的總結。像是我的論文會是針對閩南語翻譯個策略的使用上的優缺點,以及什麼樣的策略最常被使用,其原因為何。和前三個章節不同,這個章節與第四章節更多是研究者(你本人)的個人論述,當然仍然是以前人所做的理論為基礎,但必須是研究者個人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也就是必須會有研究者自己最後得出來新的研究結果,這樣這篇論文才有研究的必要性。

寫好論文的方法

大量閱讀論文
引用
整體貫穿

自己剛在寫論文的時候由於並沒有獲得太多的指導,也是自己去摸索,而在這過程我也發現幾個方法,讓我在寫論文上更有方向,也更能達到教授的要求。

1.大量閱讀論文

這是最重要也最有用的方法。不僅僅只是讀過別人的內容,而是了解到他論文是如何架構,分析方法為何等。而且讀一兩篇是不夠的,我自己是讀了有上百篇的論文,包括中韓翻譯相關的論文、方言論文、方言翻譯論文、文學翻譯論文、文學研究等。也許內容看不懂或是跟自己要研究的主題不同也沒關係,因為很多論文本身真的很難理解,也或者類似的研究主題並不多,但可以從他如何進行理論的整合和分析去學會撰寫自己的論文。

2. 引用

論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絕對要避免毫無依據的個人論述,因此在引用上面來說很重要。而引用的愈多一方面能讓自己的論述更站得住腳,也讓評審委員看出這份論文是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因此在前面看論文的時候可以適時把自己可能會用到的段落標示起來並備註,這樣以後在撰寫時能夠更快地找到需要的引述內容。

3. 整體貫穿

有時評審委員或者教授在看論文的時候並沒有時間一字一句的看,當然我也有一個評審委員似乎是一字一句慢慢地看,但我也很感謝他,他也讓我知道我論文到底有什麼樣的優缺點。當評審委員或教授沒有時間時,他們就會更傾向看整體大方向,當整體架構愈順暢,就愈來容易過關。要把論文當作說故事一樣,有頭有尾,事件人物按照順序登場,不要有沒必要的故事內容或毫無預警地突然加入的人事物,以這樣的方式去審視自己的論文架構,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

論文應避免

個人論點
抄襲
研究主題過廣

1. 個人論點

如同前面強調理論的部分,在前三章研究主題、理論等,都應有實際期刊、論文等作為理論分析基礎和舉證,不能像是有「我認為……」「…라고 생각한다.」等自我猜測或認定的論點。

2. 抄襲

近年著作權愈來愈受到重視,也會看到很多抄襲的問題,不僅僅在節目、遊戲、設計等,連論文的抄襲問題也常被拿來討論,因此這個問題更顯得重要。抄襲本來就是不容許,但更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不小心抄襲了。首先,只要是引用他人的論點一定要清楚標記出處。如果自己的論述或是研究結果有跟參考的論文相符合之處,請盡可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也就是換句話說,或者可用「與某理論論述相符合,本論文……相符合」等論述方式表明此也是個人研究結果。最重要的就是在最後參考文獻一定要清楚標記,雖然參考文獻僅放入本論文中有使用到的引述,但只要有任何一句一詞是來自他人作品,就必須清楚記載。

3.研究主題過廣

有些人對於想研究的東西可能很多,或者是實在太沒有研究方向,所以導致自己訂下的主題擴及的研究領域太廣,這樣不但造成自己的負擔,也會讓論文的核心研究內容太模糊。因此不要認為大或多就是好,寫碩士論文小而精反而更容易。像是研究對象可以從文學縮小到小說,甚至再縮小至鄉土小說、推理小說等。而研究內容可以從文章縮小到針對成語或是慣用語等。

最後再次強調,論文架構和寫作方式大同小異,但是依照各個教授、各個系所和研究主題跟方式,論文寫作方法可能就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之前強調的閱讀大量的論文很重要,去讀與自己研究相關的論文、自己指導教授的論文、同樣指導教授的學長姊的論文等,都有助於了解自己的論文該如何撰寫。

希望有幫助到大家,祝大家都能順利完成論文畢業!

2022-05-25 0 留言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艾生活

韓國留學系列 VII 挑戰

by ivanskct 2021-12-07
論文繳交前在圖書館前拍下值得紀念的一刻。

寫論文這件事情絕對是我韓國留學期的高峰也是我最大的挑戰,一個我從沒接觸過的東西,一個要用高級韓文寫作的東西,讓我完全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在寫作期間真的很迷惘,只能一直不斷上網找資料跟看別人的論文作品,但依照每個人、每個科系、每個主題的不同,寫出來的論文又會不同。

論文寫作心路歷程

在入學前的新生訓練,學長姐們就會大概介紹一下整個學期的狀況,然後當然也就會提到論文,也會說已經可以開始想論文該寫什麼題目了。雖然知道如此,但是因為幾乎每個學期都很忙,在不知道翻譯課程且論文怎麼寫的情況下,要寫什麼題目也很難決定。就這樣,很多人都是到了第三個學期要繳交論文題目時才有個方向。在這裡也可以先告訴大家,準時畢業的真的很少,每一屆30個同學幾乎都只有2個左右可以準時畢業。

先大致說一下寫論文的整個流程。在第三個學期末之前,會需要繳交論文題目跟去找指導教授,但這些都還是可以變動的。如果你所有的學分都在前三個學期修完,在第四個學期就是開始專心的寫論文。第四個學期開學沒多久就會需要繳交題目與指導教授簽名等相關文件(不知道為何不斷在繳交一樣的東西),而雖然說論文題目說是不能做更動,但其實在最後期末發表前都是可以修改的。寫論文期間會有一次期中報告跟最後的論文發表,若是沒有做期中報告,那就不能做最後的論文發表。如果做了期中報告,很可惜被教授認為不夠完美不能做期末發表,或是期末發表沒有過,下學期不需要再做期中報告,只要做最後發表就可以。如果通過的期末發表,那就是做最後的修正,然後給評審委員簽名,最後繳交出去就可以。

論文題目選定

第一次與論文題目接觸是在繳交入學書面資料的時候。因為當時書面資料其中一個就是研究計畫,需要寫你將會研究的主題,那時候也是苦惱了很久,朋友就說:「你不是有翻譯過,那翻譯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不能解決的,就可以做這方面研究啊。」因為他這樣說,我就想到當時在翻譯時原文出現了第三國的語言,當時在想要將這個語言保留,還是要直接翻譯成目標語言,還是要保留原文並加上註解,或者是要用其他語言代替。但當時提出的資料只是針對原文出現第三國語言時翻譯時該如何處理的相關研究。

再一次接觸到論文題目是在第一個學期的翻譯理論課,當時期末報告需要提出一個論文規劃,但是就很簡單的報告題目跟內容大標。原本想要想一個新題目,但是因為那個學期非常的忙,其他課的壓力也很大,最後還是沿用當初面試時繳交的資料。但是,這次需要更完整的內容,而我剛好也想到臺灣本身就是個多語言的國家,韓國的方言也非常豐富,那當一個作品內同時有多種語言時,如何將這些語言做轉換。但是,當時台上報告時,教授似乎不懂為什麼會有台語跟中文,報告到一半教授就說這個她不懂,就要我下台。雖然我之後去找教授解釋,教授也終於明白這兩個的差別,但是因為這樣我就開始猶豫是不是不能做這個題目。最後是有同學鼓勵我說:「她懂,她也不懂教授為何不懂,可能因為她不知道臺灣的語言環境。」我也才沒有馬上放棄這個題目。

最後一次訂下題目是在三個學期的論文寫作課。雖然並不是因為這堂課讓我必須想出題目,而是這個學期期末必須繳交第一次的論文資料,因此也必須想出一個題目來,但是是因為這堂課讓我的論文題目比較完整。這堂課需要不斷的閱讀論文,閱讀論文之下讓我更有靈感,也更清楚自己的方向。最後在這堂課教授的幫助之下,終於完成我論文的第一個題目,而除了題目,也完成了我第一份的論文目次。也順利找到指導教授請他簽名,但他也說:「論文慢慢寫就好,題目跟目次都可以再更換的。」

我的教授扮演的角色

聽過一些有關研究所教授的事情,很多都會需要幫忙教授做事情,或者需要常跟教授見面跟教授用餐等,但是我們系上好像不做這樣的事情(至少我聽過的教授目前沒有要求這樣做也都很順利的),不過我教授曾說過:「你們臺灣學生很不喜歡來找教授,要多來找教授,我才會記得住你們。」說到這,不得不說這個教授真的很關心台灣的學生,在系上的學生座談的時候,教授聽到我是臺灣人還特別關心一下。因此我也決定要多找教授,這也算是突破我一向害怕老師跟教授而不去找他們的心理障礙。

第一次找教授的時候,我準備好我論文的題目跟目次,也已經排練好要如何跟教授說明我的題目跟內容。然而教授只看了我的題目和目次就說:「好,就這樣繼續認真寫,慢慢寫,因為論文是會跟你一輩子的。」就這樣短短5分鐘結束了我們第一次的論文討論。雖然是有一點困惑,不是應該會要我說明一下內容,或是會修正我的標題嗎?但又想到這些其實在上一個學期論文課的時候就已經有跟那堂課的老師討論過了,所以應該也才沒什麼太大問題。

接下來約每兩個禮拜找一次教授,內文也同時都在進行,但每一次見面教授就是在修我的目次。在這要說,論文的目次很重要,論文內容那麼多,一個好的目次要能用最簡短的標題讓讀者可以先知道內文是什麼,才知道內文值不值得閱讀,但是前面一個月都一直在修目次,每次我想要講內文,他都也只是粗略聽聽,也沒有表示任何建議,不管好或不好。

接下來進入作品翻譯期,因為我的論文研究對象是自己翻譯的作品(其實大部分都是,就算研究對象非自己的翻譯作品也是要有自己的翻譯),教授也就開始修正我的翻譯內容,但是通常是看一兩句,因為有一兩句不行他就認為這篇作品不行。雖然說沒錯,但是我翻譯的東西其實都有請韓國朋友幫忙修改,但是教授仍然不斷說要再改。

就在期中報告前教授從來沒看過我的論文其他內容,也沒有要聽我講我的論文內容跟方向,我也有問他的其他學生,也都是一樣,只感受到每次要找教授,教授好像都很忙要急著打發。但我往好的方面想,因為教授已經很資深,所以他只有看目次跟一些片段就可以知道這論文行不行,而教授也沒太在意內容,表示論文應該沒問題。

第一次的失敗

就這樣一直找教授到了期中報告前兩個禮拜,也去找了教授簽名說要報名期中報告,因為非常想要當學期就順利完成,所以一直不斷逼迫自己趕工。去找教授簽名的時候,教授說:「你是的幾學期?第四學期?那還不用急,還有時間。」也就一邊講了這句話,一邊幫我簽了名。

在這段期間我還要一邊準備我的畢業考,因為第三學期時有一科沒考過,那段期間我幾乎每天都沒什麼睡眠。不過,還好那科最後有考過,但是論文就不順利了。那段期間每天都在趕,也因此幾乎是消失在網路世界,身邊比較熟的同學已經先放棄期中報告,那段時間可能不想打擾我也沒跟我聯絡。就在最後一個禮拜,因為內容還是有問題,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期中報告。當下真的很崩潰,感覺為了能順利畢業忙了兩個月,最後也是趕不出來,真的很氣,但現在想想其實兩個月要完成70%是很難的。

休息再出發

雖然決定放棄的那一刻很不甘心,但是壓力立刻少了很多,緊繃的情緒也都獲得紓解,那天立刻睡了一覺到自然醒。而當下能夠放棄其實是件好事。首先,我多了很多時間可以重新去學習論文如何撰寫。因為真的開始對論文有所認識是在第三學期的論文課,但論文課學到比較多的是如何讀論文、了解論文架構跟如何寫論文,但自己根本還不夠了解一個論文到底寫的目的是什麼,要如何把所有架構作一個貫穿。因此,現在多了很多時間,我可以更仔細去閱讀每一篇跟我有關的論文,也更徹底懂得每一個理論是如何被運用在論文上。另外,我也能重新調整我研究對象的翻譯方式,也能將翻譯作品請更多朋友看,讓它能夠更完美。

勇敢大膽放棄不是壞事,因為有更多時間去修正,我更清楚文如何撰寫我的論文,對於自己寫出來的論文也更有信心。所以說,如果沒有提早準備寫論文,或是如果時間真的不夠充足,在沒有時間或金錢的壓力之下,真的可以選擇再延一個學期。

插曲

在決定論文延至下學期之後,學期一結束就回臺灣,當時是2019年12月,我還在2020年1月時跟家人去了一趟美國,就在那時爆發了武漢肺炎疫情。原本因為臺灣最先開始有案例發生,因此大家都還比較擔心臺灣的狀況,要從美國回臺灣的時候還想說要買口罩,結果竟然到處都買不到,不是被搶貨而是沒有賣。但更糟糕的是,過沒多久韓國就爆發了教會大規模群聚傳染的事件,每天感染人數不斷暴增,就當時世界各地都還安全的狀況下,韓國疫情爆發的事情引起很大的關注,因此開始有很多家人朋友關心我是否要回韓國。

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很多事情都安排由線上進行,大家也都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但在當時剛爆發的時候,根本措手不及,不知道一切該如何進行,我該如何跟教授討論論文,我該怎麼繳交相關資料,我怎麼做期末發表等。家人也叫我先休一個學期,但我自己卻不想,總覺得自己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在繼續延畢。一方面就覺得我還是必須要回去韓國的同時,我也擔心疫情這樣子我回去會不會有危險,我回去真的能夠順利進行嗎。

就這樣苦惱考慮了好幾天,我還是選擇回去韓國。學校在開學前有發信說,建議提早在開學前兩個禮拜回去,因為有可能會需要在家隔離,但當時臺灣疫情控制很好,所以臺灣入境也沒有受到管制,也不需要隔離。開學時間也延期了,所有課程也都改成線上進行,所有資料繳交也都不需要交給指導教授,只需要發信給助教就好。

線上期中報告

本來學校還在考慮是否要進行線上論文期中報告,但因為原本疫情已經稍微控制住的韓國又重新爆發,最後就改成線上進行。但線上進行也不是使用像是直播的方式,而且配合PPT錄製報告內容,也就是使用PPT錄音功能,最後做成影片檔再傳給助教。原本以為這樣子的方式對我來說還不錯,一方面不用同時面對一堆教授同學在台下觀看,也可以看著稿好好講,講錯了也可以重新再來。雖然整個弄下來也花了不少時間,但是也可以確實把想講的東西都講好,也不用擔心因為報告太慢無法在時間內報告完成。

不過,沒想到最後這些影片竟被上傳到系上網站,而且報告人照片跟詳細資料還有個人經歷簡介全部被放上去。雖然這也是可以理解,本來這個報告都大家都可以聽,而且可以提出問題跟給予意見,可是最後也沒有人給出任何意見,但這也很正常,一方面就算覺得不好一般也不會公開直接說,應該很多會去看的人也都不懂好或壞。只是,連任何一個教授都沒有給予意見,以往在現場報告完之後,都會有教授給予意見,雖然感覺去聽跟給意見的教授也都是被逼的,且通常就是給建議也沒有想要得到講者的回覆,但是至少也是個建議,可以知道自己的論文哪裡有問題。當過了兩個禮拜都沒有任何建議,我們也實在不知道該不該進行下去,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方向對不對跟哪裡有問題。最後我還是決定繼續下去,並找時間去找教授(因為疫情更不容易見到教授),結果找完教授發現他似乎根本沒有聽,也沒有看我寫的內容,只針對我的翻譯作品提出問題。

從其他也在寫論文的朋友跟這次系上的期中報告,也讓我體會到,原來期中報告真的只是一個形式,不太會影響你期末發表,而只是一個規定,照著規定走而已。

期末發表

因為疫情的關係減少了找教授的次數,而每次找教授,教授也都不跟我討論內容,唯一聽我說過幫我修正過的東西就是目次了。但也就這樣完成了論文,趕快送印,然後繳交出去,接著就是等期末發表的時間跟評審委員出來。

為了期末發表,我認真的準備好了講稿,也先預抓了教授有可能會問的問題,就這樣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教室,一開始太緊張還忘了在進去前脫下口罩,等坐下之後開始講了之後才急忙脫掉,但是教授們也沒有什麼反應,大概是疫情的關係也不介意了吧。

我的評審委員是兩個教授,一位沒見過但懂中文的教授,一位是有上過她的課但她的專業是俄文,原本還以為會請懂中文的教授來評,所以看到這位不懂中文的教授要評的時候我也很好奇會怎麼評,而且她還是主評審委員。果然,一整場幾乎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懂中文的那位教授在講評。一開始就由她開始講,她把我每一個需要修改的部分一一講評,也提了幾個她不太懂或有疑問的地方,但是都沒有問出太奇怪的問題,或是我無法回答的問題。甚至在我的主評審委員提出為何寫某些部分的時候,她還幫我回答我可能是希望怎樣才這樣寫。主評審委員雖然不懂中文,但是因為她是研究語言相關的,所以她就針對我論文內針對語言相關研究的部分做講評,除了有一部分分類認為比較有問題之外,其他幾乎也沒什麼大問題。

而這次發表我才第一次感受到「我的教授有看過我的論文內容」了。因為在評審委員提出疑問時,除了我自己的講解之外,我的指導教授也有幫助我解答這些問題,這也是讓我感受到我教授幫助我最大的部分。

雖然說提出的問題不算多,但當時有1、2個要修正的問題我覺得需要很多時間,最後指導教授問說:「剩下三個禮拜可以修改完成嗎?」當下我當然立刻回答可以,但是離開的時候還是充滿困惑,這樣到底是可不可以過?離開之後立刻找比較熟的同學討論發表過程跟結果,結果他們的教授都沒有說可以過,也沒有問說三週內可不可以改完,甚至跟我同教授的同學還說教授要他下一個學期把它修改完。所以,他們認為我這樣就是過了,聽完心中石頭是有比較放下來,但是這種沒明確說有沒有過的情況,讓我很難安心。

教授不急急死學生

為了怕改的東西不符合要求,我很快速地在發表後第一個禮拜做完修改,然後拿去給指導教授簽名,教授稍微翻閱之後(稍微翻閱就是沒認真看我修改的地方)就說:「你要再加什麼什麼,再補什麼什麼。」這些東西都是寫到現在完全沒被要求過,也是論文課時沒講過的東西。之後教授又說:「慢慢寫,不要急。」我想教授是因為不要我那麼快交,才要我補一堆東西。不過,之後也提到說下次來要帶教授簽名(論文內頁會附上的簽名頁)紙過來。所以,我也在想我應該補完就沒問題了。果然,下次補過之後教授就簽名了(還是一樣沒認真看我補的內容)。

拿到指導教授簽名後我立刻要找兩位評審委員,但這兩位評審委員都沒有任何聯絡方式,最後是跟助教講明才獲得評審委員的Email。寄出Email三天都沒有得到回信,我就再寄一次信,並告知論文繳交時間已經快到,並向助教求救,終於獲得評審委員回信,但這兩封信真是又把我推入恐慌。

首先是評審主委。距離論文繳交只剩下一個多禮拜,寄第一封信時她沒有回覆,我便寄了第二封,還問了助教她的辦公室,雖然不應該未聯絡就闖過去,但我也跟助教說明狀況,也表示我會盡量先連絡到才會過去。還好評審主委是回了,但是她卻說她這禮拜不會在,要等下個禮拜才會回來,我真的是愣住了,我明明已經有再說明繳交時間。於是我再寫了第三封信,這封信內容就更表示時間不多,也希望教授能夠空出一點時間,她才終於約了某一天(但明明前面還說這天不會在)。這教授原本有希望我改某一個部分,但那個部分改了就跟我論文的觀點完全不同,也就是幾乎整篇論文都要重寫,但我已經有再次詢問過指導教授,指導教授認為不用改,我也把我不改的原因告知評審主委。最後她問:「指導教授簽名了?」我說對,她也就說好,然後幫我簽名,是因為我們教授比她高位階吧。不過她也說,有點可惜,要不然這篇論文很有趣(但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啊)。

在來是另一個懂中文的評審委員,但是她不是校內聘的老師,所以並沒有辦公室,找她就更難。跟第一位主委一樣,我也是寄了第二封信告知時間緊急時,她才終於回我,但回我的內容太幽默了。她跟我說:「我這段時間不會去學校,我的印章在助教那邊,請他蓋章就好。」這不合理吧,還可以請助教蓋章?就算可以簽名部分怎麼辦。我也告知了助教,我想因為其他學生也需要找他簽名,主任教授也知道了這件事,最後助教就說;「那個教授會在什麼時後來學校統一簽名蓋章。」我才終於放下心中大石。當天果然就像簽名會,很多學生等著給他簽名蓋章,我也還是有準備好跟他報告修改的部分,但是她拿到我的簽名紙之後就很細心地蓋章,漂亮的簽名。因為前面的人的參考文獻順序是有問題的,所以她看我的論問唯一說的就是:「對啊,這樣寫才對啊。」所以她也不管她要我改的部分。

經由這些教授的狀況我也體會到,期末發表後,如果教授沒有特別講什麼需要花時間再來討論修改,或是需要你下學期再交,基本上8、90%就應該是過了,教授只是最後完成簽名蓋章而已。最後我也終於把論文送印,繳交出去,順利取得了畢業證書。

對於自己能夠順利畢業帶有一點意外,因為從來沒聽過教授說我的論文的好壞,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論文到底行不行,但是也很開心,終於我的努力沒白費,除了努力去學會論文怎麼寫,還要去找尋跟學習一些不曾碰過的領域。原本想要把論文寫作方法一起放上來,但篇幅似乎太長,能夠讀到這裡的已經很厲害了。所以,論文寫作方法跟建議會寫在下一篇喔。

2021-12-07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About Me

About Me

艾文|自由譯者

嗨!我是艾文,一位韓文自由譯者。喜歡閱讀,喜歡用文字表達對於各種人事物的感受與想法。


안녕하세요. 한중 프리랜서 번역가 아이반이라고 합니다. 책읽기를 좋아하고 일상생활에 대한 이야기와 생각을 글로 표현하기를 좋아합니다.

SNS

Facebook Instagram

近期文章

  • 超限旅遊 韓國北村觀光客實施管制

    2024-07-04
  • 韓國駕照

    2024-07-02
  • 韓國人的咖啡文化

    2024-06-30
  • 韓國咖啡店超過10萬間

    2024-06-30
  • 韓國地鐵車廂內最涼爽的位置在哪裡?

    2024-06-21

文章分類

  • 艾生活 (14)
  • 艾說說 (12)
  • 艾閱讀 (7)
  • 艾韓文 (15)

關於艾文

banner
韓國外國語大學 對外韓文翻譯研究所碩士
韓國外國語大學 筆譯學程
西江大學 語言教育院
中國文化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學士

人氣文章

  • 1

    章魚、魷魚、烏賊

    2021-10-25
  • 2

    韓國留學系列 VI – D2

    2021-11-15
  • 3

    韓國泡菜將改叫「辛奇」?

    2021-07-23

訪客人數

  • 0
  • 84
  • 87,024
  • Facebook
  • Instagram
  • Email

@2021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Ivan


回到最頂端
艾文韓文翻譯
  • 首頁
  • 關於艾文
  • 艾韓文
  • 艾閱讀
  • 艾生活
  • 艾說說
  • 翻譯服務
  • 聯絡艾文